close

請問侯文詠_一場與內在對話的旅程  

作者:侯文詠

又是一本與探索自我的書籍,最近到底是有多迷惘。

在我的認識裡,侯文詠,是一位只知其名卻鮮少拜讀其作品的作家。

但翻拍的電視劇往往都能短暫吸引我心嚮往,卻又常常未能完整看完。

作者以自身的經歷或是故事生動的表達,漸進式的引導讀者了解他想表達的情感、觀點。

有些想法,在閱讀的當下能夠理解,

但往往會因為沒有深刻的故事能刻在心裡,久而久之就淡忘了。

透過故事的闡述,讓讀者身歷其境、感同身受,自然讓想法跟故事連結,留下印象。

書中有些想法跟之前閱讀過的被討厭的勇氣還有褚士瑩的內容相互呼應,

有時候都覺得這些書是否恰巧在此時,為目前迷惘的我聲聲呼應著。

只是不得不抱怨一下,這本書有些地方的字間距也太擠了,不疲勞也眼花。

--------------------------------------------------------------------------------------------

關於生命,我們活在一種生命永遠存在的假設之中,

想像著長久的未來,未雨綢繆著,去競爭、去努力,

只為了以後的生活能過得更好,這是從小被灌輸的觀念。

為了過更好的生活,我們忽略內心真正的渴望,

學會各種競爭的技巧,企圖在社會佔有一席之位,

然而,儘管我們努力,卻仍無法確定是否已經達到期望的生活,哀怨、憤懣著。

另一方面,我們猶豫追求渴望時會發生的未知,也害怕放棄為了生存所作的所有努力。

害怕、恐懼跟猶豫,放大生活的現實面,內心的渴望也越來越被我們深藏,

應付現實的生存,庸庸碌碌,久了,那些渴望你連回頭想都不敢想。

生命之中最公平的,其實只有時間,每個人都平等。

值得慶幸的是自己能完全掌握時間的運用,願意花時間在哪裡,使我們成就為什麼樣的人。

透過生活的歷練,包含所聽所見所聞,還有閱讀,不僅更新我們的思維,還可以拓展我們的格局,

書中提到讓思維跟自己發生關係,藉由跟學生一來一往的座談,讓我印象深刻,

當接觸到一種新的想法,光是自己單方面的接收是不夠扎實的,

若接受到並認同,就要檢視自己,並且透過不斷的練習、修改,

融入生活中,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久而久之,那就已然變成自己的格局。

而當我們有勇氣主導自己的人生,選擇、取捨就必然是首要面對的難題,

作者在書中提到在醫院服務時,癌末女病患因為先生外遇尋死的故事,

以及作者與女病患的對話,最後女病患轉念後,平靜的走完最後的人生。

從激烈的無法接受到轉換想法後釋懷並祝福,故事得到不同的結果,

其實這種案例社會新聞上比比皆是,然而我們通常習慣資訊讀下去,

很少去思考不同的可能性,原來,放手回到事物的本質,一切都會有不同的變化。

最後女病患不是在告的你死我活的計較老公的出軌,拖著病軀跟小三爭,

而是回歸到本質,一開始與老公產生關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理由,是愛,

於是,因為愛,她選擇放手,希望老公能得到幸福,轉念後託付小三好好照顧。

人活著活著,常常會忘記初衷,忘記最原本單純的自己,

當最原本的開始,被外在的事物干擾、附著,我們的決擇、取捨越來越困難,

但只要回頭找到最原本的開始,似乎答案很簡單,只是迷霧太多,當局者迷啊。

最後,書中提供給我一個更棒的新觀點(對我來說啦),門檻值為3的人:

是有關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為特所提出的一個社會運作模式的概念,

內容在這裡就不贅述,有興趣(若忘記)就重新翻書吧。

重點就是:

「在一個無法改變的世界,每個人都覺得門檻值為3的人應該是別人;

在一個能夠改變的世界,每個人都相信自己是那個門檻值為3的人。」

自以為薄弱的努力,也許會在許久的以後,給你意想不到的回饋;

自以為是無心的小失誤,也許會在許久的以後,給你重重的反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ssgo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