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329791_703683169757571_4553694060158042626_n  

難得有場時間配合得上的演講能去聽,立馬想盡辦法索票,邀請室友們一起去。

畢業n年後再度參加這種場合,內心多點感觸,

一方面是雀躍,覺得當初在校怎麼不珍惜資源,一方面是感嘆,現在學生幸福卻未必惜福。

只能說"當下"這種時刻,很複雜,事過境遷之後角色、心態完全不一樣。

 

這次演講者是藍白拖,目前應該是位作家。

高第一 機械系畢業,跟許多畢業生一樣,畢業先迷茫。

在為了滿足他人期望,追求穩定生活,找到一份傳產工作。

 

這套公式,也好像每個人都一樣。

 

轉捩點來自一張便宜機票,一個勇氣從食指開始的經歷。

當人生平凡無味,開始被負面情緒籠罩時,可以試著藉由旅行來嘗試改變。

旅行不見得是要規畫的多完善、多齊全、多豐富,因為旅行的定義太主觀。

計畫或不計畫的抵達某個鄉鎮,住知名飯店或隨便找個落腳處,

品嘗各大節目報導的美食或跟著在地人開發在地美食,

參觀經過包裝的觀光地區或是隨意晃晃意外發現美景。

只要能放鬆心情,暫時的抽離原有的生活,多點時間跟內心對話,哪怕只是在家裡畫畫或拼圖,那也是一種旅行。

差別在於,當你踏出去不同的地方旅行,更有機會感覺自己的渺小,同時也能看到世界更多不同的面貌,

當開拓了視野,也會更了解並希望這個世界跟自己越來越好。

 

但旅行只是改變的方法之一,促使改變的不是旅行本身,而是在旅行背後的勇氣。

藍白拖分享:勇氣不是不恐懼,勇氣是雖然害怕仍做出正確的決定。

需要鼓起勇氣的事情大多伴隨著害怕,面對害怕時,有多少人會選擇輕易的路走?

我所謂輕易的路,包含了畏縮逃避、屈就現況或者是其他更傻、更極端的手段。

必須承認大部分的時候,我也都是選擇輕易的路,因為改變的變數太多,無法掌控。

不是走輕易的路不好,而是當在輕易的路上,被黑暗籠罩時,有沒有勇氣讓自己變得更好?

講者鼓起勇氣透過旅行去嘗試,並給自己設定一年的期限,來瞭解、發掘自我。

而這個過程(未必是旅行)就像在照鏡子,透過嘗試發現自己的長處跟不足,

透過跟不同的人或文化相處,觀察到或好或壞的事物,進而去學習好的,改進壞的。

這其中更重要的精神是分享,你能分享到好的一面,自然也必須承擔壞的一面,事物本來就一體兩面。

當你把快樂告訴朋友,你的快樂會加倍;當你把憂煩告訴朋友,你的憂煩會減半。

 

藍白拖分享他旅行進展到一半時,曾到印度垂死之家當志工,最讓他有感觸的部分是:

印度當地人多數不會講英文,在垂死之家的人更是金字塔底端未受教育的人,所以大多只會說印度話,

有一位來自法國的志工,英文也不是很好,但卻時常跟一位病人有說有笑的聊天,

引發了他的好奇去詢問法國志工,問一個英文跟一個印度文怎麼溝通?

結果法國志工告訴他:其實很多地方他也聽不懂,但他只是希望能藉此讓病人知道他在關心他。

溝通,首重主動,語言只是其次。

這個體悟讓溝通這件事情昇華到一個不一樣的層次,我也備受感動。

很多時候我們因為語言的不同,就害怕甚至逃避對話,有時候儘管我們會說我很有心要幫啊,可是語言不通。

那就是沒幫嘛!

很多時候我們說得一口好理論,實際要做沒半撇,

想起一句老話說: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做了才有機會,不做就永遠沒機會。

應該可以先試著主動溝通,盡量去理解,努力試試看,說的不行還有比手畫腳嘛。

真的不行,起碼也釋出善意了。

更說到一個重點是,有時候我們就算說著相同的語言也未必能溝通。

這倒是非常值得再另外深入去探討的一個層次,因為語言通了,卻更複雜了。

 

尾聲,藍白拖告訴我們這趟旅行他發現了自己的渺小,我很高興他把這個經驗分享出來。

他去到了中國的西安,也就是古時候的長安城,在以前上歷史、國文課本時,一度有提到。

這可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呢!

但當親自站上那個地方,說不出個所以然,因為課本上的大多是應付考試,考完就忘,

感覺不到任何歷史帶來的哀傷或輝煌,只有一種:啊~好高的城牆啊。

這種概括性的結語,非常無趣。

要廣泛的閱讀(或任何可以吸收新知的管道),隨時做好自己看世界的廣度,

透過各種不斷的學習,才能提升自己看世界的厚度。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巧合組合而成,而在這過程中,獲得勇氣的方式則是由自己創造的。

 

共勉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ssgo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